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股票配资交流平台
来源:挖掘机007
在公募基金的江湖中,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如同起伏的浪潮,时刻牵动着投资者的心弦。近期,华安基金的基金经理万建军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,其管理的多只基金业绩出现大幅亏损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。这背后究竟是市场的风云变幻难以捉摸,还是投资策略出现了偏差?007展开了深入调查。
业绩重挫:基民的伤痛与困惑
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,万建军目前共管理 7 只基金,然而,业绩表现却令人咋舌。除了一只产品任职回报为正,其余所管产品全部陷入负收益的泥沼。其中,华安价值驱动一年、华安逆向策略、华安研究领航任职亏损均超 30%,华安研究精选混合和华安研究智选的跌幅更是超过 40%。
以华安研究智选为例,这只成立于 2021 年 8 月 10 日的基金,初始募集规模达 73.02 亿元,可谓备受市场期待。然而,现实却给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。截至目前,该基金单位净值仅为 0.6217,万建军任职期间的回报为 -37.83%。在净值持续回撤的打击下,基民纷纷选择用脚投票。2022 年中期,该基金尚有 8.49 万基民,如今却只剩下 5.62 万基民,短短两年间,近 3 万基民无奈离场,流失率令人触目惊心。
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,万建军的业绩表现同样不尽人意。近三年,他的投资亏损了 19%;近两年,亏损幅度扩大至超 25%;近 1 年,业绩大跌 10%;近 6 个月,跌幅达 12%;近 3 个月,也有 8.44% 的跌幅,且所有阶段均跑输基准指数。曾经,万建军也是一位百亿公募基金经理,管理规模最高时达到 172 亿。但如今,由于业绩的持续低迷,叠加净值下跌引发的基民赎回潮,其管理规模在短短 2 年多时间内大幅缩水至 75 亿,缩水幅度超过 50%。这一数据的巨大落差,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其投资能力的信心受挫,更凸显了基民们的切肤之痛。
投资路径:频繁切换的是与非股票配资交流平台
万建军拥有 17 年证券、金融行业从业经验,履历看似光鲜。他曾任职申万宏源制造业研究部部门主管,平安养老保险研究团队负责人,如今担任华安基金联席首席权益投资官、投资研究部联席总监。丰富的从业经历本应成为他投资路上的宝贵财富,但在实际投资中,却未能转化为持续稳定的业绩。
回顾他的投资历程,行业配置的频繁切换成为其投资风格的显著特征。2022 年,锂电和光伏板块炙手可热,万建军选择重仓布局,彼时其持仓集中在光伏、锂电和白酒,茅台成为第一大重仓股,隆基位列第二,比亚迪和宁德也在其重仓之列。然而,市场行情瞬息万变,2022 年下半年,锂电和光伏板块遭遇调整,万建军的持仓未能及时调整,导致基金净值随板块下跌而大幅回撤。
进入 2023 年,AI、算力概念兴起,市场资金纷纷涌入。万建军迅速调转船头,将仓位集中到 AI、算力领域。但不幸的是,他入场之时,AI、算力板块在爆炒后已开始步入下行通道。高位接盘的结果是,基金净值再次受到重创。同年,他的持仓又变得极为分散,黄金、煤炭、AI、白酒、医药等各类资产均有涉及,看似分散风险,实则未能在任何一个板块上精准把握机会。
2024 年,高股息股票成为市场热点,万建军又将仓位清一色地调整为煤炭、电力等高股息股票。然而,命运似乎再次与他开玩笑,追高之后不久,高股息板块便开始回调。到了 2024 年底,基金仓位再度分散,2025 年一季度,中国神华成为第一大重仓股,可整个 1 月中国神华的股价却一路下跌。此外,他在一季度买入的腾讯、阿里巴巴、中芯国际、寒武纪、兆威机电等大牛股,进入 4 月后也基本都处于回调状态,导致该基金 4 月初大幅回撤,且反弹乏力。
从这些投资操作可以看出,万建军的投资决策似乎总是慢市场一步,频繁追高切换赛道,却屡屡在买入后遭遇市场调整。这种投资风格的频繁切换,不仅未能有效捕捉市场机会,反而增加了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,最终导致基金业绩的持续低迷。
背后的反思:市场、公司与个人
万建军业绩不佳的背后,既有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,也有公司层面和个人投资能力的因素。
从市场环境来看,近年来 A 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,板块轮动迅速,热点切换频繁。2023 年,A 股市场核心指数表现分化,东方财富全 A 下跌 3%,A 股指数下跌 3.68%,上证指数下跌 3.70%,科创 50、沪深 300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跌超 10%。行业表现也是涨跌互现,化石能源、文化传媒、信息技术领涨,而商贸零售领跌,跌幅达 30.22%,电气设备、房地产跌幅超过 20%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,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华安基金作为万建军的 “后盾”,其整体业绩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在投研体系、风险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。近 4 年,华安基金业绩有所波动,2022 年中期营收增长了近 1 亿,但 2023 年增速放缓,2024 年更是直接下滑了 20.89%,减少近 4 亿;在利润方面,公司近三年虽一直维持在 5 亿上方,但 2024 年中期出现增利不增收的情况,这或许与降本增效有关,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。此外,公司旗下产品还曾出现年报 “照搬照抄” 的尴尬局面,这无疑暴露出公司在内部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漏洞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。
对于万建军个人而言,尽管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厚的研究背景,但在投资实践中,似乎未能将研究优势有效转化为投资业绩。他所倡导的从行业景气度出发,遵循 “好行业、好阶段、好公司、好价格” 的四好原则,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。频繁的行业切换,表明他在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和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偏差,缺乏对投资标的的深入研究和长期坚守。同时,作为基金经理,在管理多只基金时,未能有效避免持股同质化的问题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投资风险。
面对业绩的困境,万建军和华安基金都需要深刻反思。万建军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,加强对市场趋势的研判能力,减少盲目跟风和频繁操作,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。华安基金则应进一步完善投研体系,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,提升公司整体的投资管理水平,为基金经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。
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,华安基金万建军的案例无疑是一个警示。在选择基金产品时,不能仅仅被基金经理的过往履历和基金的初始规模所迷惑,更要深入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、业绩表现的持续性以及公司的整体实力。投资之路充满风险与挑战,唯有保持理性和谨慎,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尽可能地避免损失,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。
责任编辑:杨红卜 股票配资交流平台
易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